微电网(Micro-Grid,MG)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Lasseter.R.H提出,是指由分布式电源、电力电子变换设备以及用电负荷等构成的具备发配用电能力的小规模电力系统。
美国的电力可靠性技术解决方案联盟CERTS(Consortium for Electric Reliability Technology Solutions)最早对微电网进行定义并提出了典型的微电网结构,即微电网中包含重要负荷和可中断负荷两类负荷,重要负荷支路装设若干分布式电源,若大电网发生故障则隔离开关断开,由分布式电源继续为重要负荷提供电能。
微电网示意图
基于此,微电网具有并网和孤岛(离网)两种运行模式,并且应能稳定切换于两种模式间。并网模式下,微电网具有“负荷”和“电源”双重身份,经由公共连接点接入电网,依靠电网维持自身的电压和频率,若微电网自身发电量小于负荷,则作为负荷从电网补充电能;若微电网发电量超过负荷用电量,则可作为电源向电网供电。孤岛模式下,微电网自治运行,依靠自身的调节能力维持电压及频率的稳定。
微电网经典结构
微电网行业发展与新能源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微电网概念的提出旨在保证供电稳定及分布式电源灵活、高效的应用。公共机构、社区、工商业区都是微电网重要的应用领域。
在用户端:微电网技术可以实现本地分布式能源的一体化控制,提升供电可靠性。而且对负荷分类也有利于实现负荷数字化监测与管理,方便后期进行节能改造,减少用能成本。
在电网端:在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采用微电网技术可有效缓解由海量分布式电源无序接入给电网造成的巨大调控压力。微电网技术可对并网线路功率进行调控,大大缓解电网端压力。微电网在维持本地端能源稳定,并有裕度的情况下还可以参与电网需求响应、辅助服务。
对新能源行业:我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着既要大规模开发、又要高水平消纳、更要保障电力安全可靠供应等多重挑战。而微电网技术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新能源的消纳问题,通过储能及优化策略进一步提升我国终端新能源用能比例,进一步推动新能源发展。
对电动汽车行业:传统充电桩行业存在无序充电、高峰高价充电、对城市电网冲击大等弊端。打造光储充一体化微网可对功率进行合理分配,平衡负荷曲线,缓解高峰期电力供应紧张,遏制无序充电规模,助力电动汽车规模化发展。
当前在国内,微电网主要处于实验和示范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微电网的技术推广已经度过发育期,市场规模稳步成长。着眼于当下世界范围的能源和环境困局以及电力安全的长期需求,微电网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加入我们